闻令而动 “疫”线逆行——高等技术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教职工投身抗疫志愿工作

高尔基在《海燕》中写道,如果你在任何时候,任何地方,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----鲜花,思想,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,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。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,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。你要知道,给永远比拿愉快。

或许是基于这份“给”所带来的愉悦与自足,在上海疫情局势格外严峻的当下,学院的教职工们闻令而动,党员先行,在接到一线志愿者的招募通知后,立即响应,化身为社区的“大白”、“蓝精灵”,变为社区中温暖的给予者,展现党员、高校教师应有的善良、信念与担当。

何晓明1

何晓明2

“只不过做了点微小的工作”

何晓明,中共党员,是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兼培训部主任,在一次学院视频会议上,他带着防护面罩、穿着“蓝精灵”、略带喘气地在线上汇报工作。被领导、同事们问及具体志愿工作时,他很平静地回答:“没什么特别的,我只不过做了点微小的工作”。在领导们多次关心与交谈中,大家才留意到他的志愿服务工作事无巨细、多头并行、连日运转。自3月31日接社区通知后,他第一时间响应,至今仍忙于社区防疫一线。他是核酸检测现场协调员,是机动物资搬运、消杀、配送者,是46户居民的楼道志愿者,是每天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的大白,是上门帮助独居老人做抗原检测的先锋者,是帮助独居老人提交配药需求、陪同病人看病的奉献者,是联系供货商、做好信息统计、物资发放的小区“团长”等等。此外,因为志愿工作时间较长,为了不耽误学院工作,何晓明同志白天志愿服务,晚上加班工作,在疫情这场攻坚战下,咬牙前行。

刘琳

“因为感动,所以坚持”

刘琳,中共党员,是学院今年3月新入职教职工。因为疫情,学校全面实行居家办公,大多数老师未曾和她有过面对面的交流,对她了解甚少。大家对她的印象是学校志愿者报名名单上有她。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,领导关心其家庭情况时,她自豪地表示,丈夫已经抽调派出去支援,她有信心在家照顾好老人、3岁的孩子,同时也很荣幸地参与了社区志愿工作。小区的志愿者深夜的物资配送、冒雨送温暖、一次次鼓励让她多次“破防”,因为无数次的感动,让她更加坚定地穿上了大白,扫核酸码、维持现场秩序、帮助老人等,成为小区又一个发光发热的星星之火。学院想要她的一张志愿者工作照,她在志愿群里找了许久,只找到了一张写有她名字的背影。她回复我们:“志愿服务时,真没顾上拿手机”。

王未    

“向步履蹒跚却勇敢前行的老党员学习”

王未,中共党员,家住本次疫情较严重的徐汇区,所在小区楼栋为封控楼。在第一次“先锋党员”的召唤中,她立刻向所在社区报名志愿者,因为是封控楼居民,被多次延迟上岗。于是,她转变思路,申请成为楼道协调员及本楼道志愿者,收集本楼居民需求、反馈意见,传达居委的通知及精神,做好核酸检测组织、数据统计报送等工作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等,还和家人一起负责本楼栋物资发放、抗原检测试剂发放等工作。她表示,我们小区老党员较多,当我看到步履蹒跚却勇敢前行的老党员主动亮身份,积极为抗疫建言献策、付诸行动时,我特别着急与激动,作为年轻党员,我愿意也应该成为志愿工作的先行者。

在这场战役中,每个人,不管是否穿上“大白”、“蓝精灵”,都是疫情防控千里长堤中的一粒沙。如徐旸这样的年轻老师,帮助社区搬运物资,为楼栋老人送蔬菜,如夏莉冰这样的老师,在家人抽调支援时,能充分支持,积极配合。看似平凡的事例很多,汇在一起,绝不平凡。

让我们一起守“沪”,坚信胜利在望。


撰稿:王未

摄影:佚名

审核:傅建东